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政民互动>>建言献策
关于公开征求《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

程序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提高决策质量,保证决策效率,现将《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向各个单位和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征集时间为2017822日——2017831日。有关单位和市民在此期间可通过信函、电话方式反馈意见、建议。

 

丽水市法制办政策法规处,

地址:丽水市花园路1号市行政中心6

邮编:323000

联系人:徐丽红,2098370

 

丽水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17822

 

 

 

 


 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丽水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提高决策质量,保证决策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省政府令第33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5号)等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主体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市政府的下列重大行政决策(以下简称决策)事项:

(一)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
    (二)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对相关群体利益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具体决策事项,由市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规定并结合决策中的相关因素确定。

突发事件应对、立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和房屋的征收与补偿、政府定价、地方标准制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另有决策程序规定的事项,其决策活动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科学决策原则]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四条 [民主决策原则]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决策。 

第五条 [依法决策原则]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坚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决策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

第六条 [决策公开]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七条 [人大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二章  决策动议

第八条  [决策启动程序]  对各方面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依照下列规定进行研究论证后,报请市政府决定是否启动决策程序:
  
(一)
市长、副市长依照各自职责提出决策事项建议的,交有关部门、机构研究论证;
     (二)市政府所属部门、市有关单位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其职责向市政府提出决策事项建议,应当论证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议理由、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及其必要性、可行性等;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以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提出的书面决策事项建议经市长或副市长批示后交有关单位研究论证。经研究认为需要决策的,参照第(二)项向市政府提出决策事项。

      通过前款第(二)项、第(三)项途径提出决策事项的,须经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核,并报市长同意。

第九条 [承办单位确定]  决定启动决策程序的,市政府应当明确决策承办单位,负责决策事项的方案起草等工作。决策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职责的,应当明确牵头承办单位。

决策承办单位依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市长、副市长提出的决策事项,按照政府部门法定职能确定决策承办单位。涉及多个部门或者因职能交叉难以确定决策承办单位的,由市长、副市长指定;

      (二)市政府所属部门、市有关单位或者县(市、区)政府提出的决策事项,由提出单位或者有关政府部门作为决策承办单位;

      (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经研究列入决策事项的,由市长、副市长指定决策承办单位。

第十条 [决策草案拟订]  拟订决策草案,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有关信息,根据需要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意见。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全面梳理与决策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研究论证决策草案涉及的合法性问题以及与现有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问题。
     决策承办单位根据需要对决策事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维护稳定等成本和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进行分析预测。

 决策承办单位可以自行起草决策方案,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或者专业机构起草决策方案。

决策方案草案应当包括决策目标、工作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决策执行单位等内容,并附决策方案制订说明。

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第十一条 [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决策事项涉及市政府所属部门、市有关单位、县(市、区)政府等单位的职责,或者与其关系紧密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与其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向市政府说明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关单位的意见、决策承办单位的意见和理由、依据。

第三章  公众参与

第十二条 [公众参与条件和方式]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或者对其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便于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听取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举行听证会、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

第十三条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决策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决策草案及其说明等材料,明确提出意见的方式和期限。
     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得少于30日。因情况紧急等需要缩短期限的,公开征求意见时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四条
 [听证会程序]  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外,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拟对社会公众权利义务作出重大调整的决策事项,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听证由决策承办单位组织,听证程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提前公布听证事项、时间、地点等信息和决策草案及其说明等材料,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有关情况。
     需要遴选听证参加人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公平公开组织遴选,保证各方利害关系人都有代表参加听证会,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少于听证参加人总数的二分之一。听证参加人名单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

听证后,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作出书面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专家论证

第十五条 [论证内容和工作要求]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就有关专业性问题以及决策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问题进行重点论证。
     专家、专业机构应当独立开展论证工作,客观、公正、科学地提出论证意见,出具由其署名或者盖章的书面论证意见;并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依法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六条  [论证方式]  决策承办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可以采取论证会、书面咨询、委托咨询论证等方式。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公开专家、专业机构有关信息。
      第十七条[工作机制]  选择专家、专业机构应当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对论证问题存在重大分歧的,持不同意见的各方都应当有代表参与论证。不得选择与决策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

专家、专业机构可以从有关专家资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对决策相关问题富有经验或者研究的其他人员。

 

第五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八条[风险评估内容]  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对决策草案的可靠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评估。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等已对有关风险进行评价、评估的,不作重复评估。
   
第十九条
 [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全面查找风险源、风险点,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决策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进行风险评估,应当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形成风险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决策承办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引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第三方评估。

第二十条 [风险评估结果运用]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市政府认为风险可控的,可以作出决策;认为风险不可控的,不得作出决策,或者应当调整决策草案,在确保风险可控后再行决策。

      第二十一条 [听取意见的后续处理]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认真研究,对合理意见应当采纳。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主要意见及其研究处理情况、理由,应当及时公开反馈。

依据社会公众和有关单位的意见、专家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完善决策方案,并在决策方案制订说明中对意见采纳情况作出说明。对未采纳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

 

第六章  决策方案的提请

第二十二条[决策方案提请程序]  决策方案经决策承办单位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后报送市政府。

     第二十三条[决策方案报送材料]  决策承办单位提请市政府审议决策方案,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决策方案草案及其制订说明;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三)决策论证相关材料,包括社会公众和有关单位意见、专家论证意见、风险评估报告、听证报告、承办单位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意见等;

      (四)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市政府办公室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市政府全体会议的相关要求,对报送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核。

 

第七章 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四条[合法性审查作为必经程序]  决策事项在提交决策机关审议前,应当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以征求意见等方式替代合法性审查。
     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市政府审议。
   
第二十五条
 [合法性审查材料及时间要求]  决策方案相关材料齐全的,由市政府办公室将材料送市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市政府法制机构自收到决策方案相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并反馈市政府办公室。重大、疑难、复杂的决策,经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市政府法制机构在合法性审查过程中,可以要求决策承办单位补充材料或者完善程序;对特别重大、疑难、复杂的决策方案,可以组织市政府法律顾问等有关专家、相关单位参与论证。补充材料、完善程序、专家论证的时间不计入合法性审查时间。

第二十六条 [合法性审查内容]  合法性审查内容包括:
     (一)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市政府的职责权限;

     (二)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决策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二十七条 [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及其后续处理]  市政府法制机构依据本规则第二十六条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收到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的合法性审查意见后,应当报请市长审定是否将决策方案提交审议。经批准提交审议的,按规定安排会议议程;暂不提交审议的,退回决策承办单位。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合法性审查意见作出适当调整和补充。

第八章  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提交讨论需要报送的材料]  提交决策机关审议决策事项,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决策草案及相关材料;
     (二)进行公众参与的,同时报送社会公众提出的主要意见、意见处理情况和理由的说明;
     (三)进行专家论证的,同时报送专家论证意见、意见处理情况和理由的说明;
     (四)进行风险评估的,同时报送风险评估有关材料;
     (五)市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意见;
     (六)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九条 [集体讨论决定]  决策方案应当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市政府全体会议审议决定。

      审议决定程序由市长启动,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决策承办单位汇报决策方案的内容;

(二)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发表意见;

(三)市政府有关领导发表意见;

(四)根据审议情况,市长对决策方案作出通过、不通过、修改、暂缓或者再次审议的决定。市长拟作出的决定与出席的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记录会议讨论情况、意见及决定,对不同意见应当予以载明,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三十条  [其他程序]  决策事项依法应当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或者提请审议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决策事项应当报党委决定或者上级政府批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决策方案暂缓审议或者修改后再次提请审议的,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超过期限未再次提请审议的,退出决策程序。

第三十一条[决策公布]  市政府办公室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布决策结果及依据,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决策归档制度]  市政府办公室应当建立决策档案制度,由有关单位将履行决策程序形成的有关材料及时完整归档。
 
   
                    
第九章  决策执行

第三十三条 [决策执行单位职责]  市政府应当明确决策执行单位。决策执行单位应当全面、及时、正确执行决策,根据执行任务、执行责任的要求,制定执行方案,明确执行机构,落实执行措施,跟踪执行效果,确保执行的质量和进度,并向市政府报告执行情况。

 依法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中止或者停止执行。
     第三十四条 [决策的执行监督]  市政府办公室应当明确决策执行单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分解决策执行任务和执行责任,加强对决策执行的指导和监督和考核,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市监委按照法定职责对决策承办和执行情况实施行政监察。

市审计局按照法定职责对决策涉及的有关审计事项实施审计监督。

第三十五条 [决策执行中的问题反馈]  决策执行单位发现决策存在问题,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决策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等严重影响决策目标实现的,应当及时向决策机关报告。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及其实施存在问题的,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决策承办单位或者决策执行单位及监察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第三十六条 [决策后评估]  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决策实施提出较多意见的,市政府可以组织决策后评估,并确定承担评估具体工作的单位。
    承担评估具体工作的单位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参与评估,并可以委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第三方评估。
     决策作出前承担主要论证评估工作的专家、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一般不得参加决策后评估。

第三十七条[决策评估报告内容]   决策评估报告包括:

      (一)决策执行的基本情况;

      (二)决策执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社会公众和决策利益相关主体的评价意见;

(四)相关执法体制、机制适应情况;

      (五)后续措施建议。

     决策后评估结果应当作为调整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及对决策执行单位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八条[决策调整程序]  决策方案在执行中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情况变化导致决策目标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实现的,决策执行单位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市政府提出决策方案调整建议。

      市政府根据决策方案执行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决策评估报告,可以对原决策方案作出暂缓执行、停止执行或重大修正的决定。

市政府对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决策拟作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履行相关程序。情况紧急的,市长可以决定中止执行决策。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决策机关的法律责任]  建立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对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集体讨论决定决策事项时,有关人员对严重失误决策明确持不赞成态度或者保留意见的,应当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第四十条 [决策承办单位等单位的法律责任]  决策承办单位或者承担决策有关工作的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则规定的决策程序的,由市政府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决策执行单位的法律责任]  决策执行单位拒不执行、推诿执行、拖延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偏离决策方案,或者有其他违反本规则的行为,导致决策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实施的,由市政府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
 [刑事责任]  本规则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参与决策的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参与决策过程的专家、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违反职业道德和本规则的,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保密责任]  有关人员在决策过程中违反保密规定的,按照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一章   

第四十五条 [制定配套制度]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所属部门、市有关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并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工作制度。

第四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规则   日起施行,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及听证办法的通知》(丽政发200977号)同时废止。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